导入数据...
多元文化讲会第七讲:“关系与逻辑:教育研究杂谈”
[多元文化研究中心]  [手机版本]  [扫描分享]  发布时间:2012年11月1日
  查看:1778
  来源:

2012年10月30日上午,应研究生学院邀请,原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吴康宁教授在七教六楼会议室做了题为“关系与逻辑:教育研究杂谈”的讲座。研究生学院常务副院长董志强教授与中心副主任郑富兴教授共同主持了本次讲座,中心也将此次讲座作为中心“多元文化讲会”第六讲。

吴康宁教授兼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学科规划组成员、中国教育学会理事、教育学分会常务理事、教育社会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吴康宁教授的报告从以下九个方面结合自己的经验阐述他对教育研究的思考。首先在学术旨趣上,他主张个人兴趣第一,因为强制的研究是痛苦的,而自愿的研究是快乐的;但是教育研究者要出于社会责任,因为教育研究要改变现状,不是私人话题与自娱自乐。根据“公私兼顾”,他提出了选题的类型学。

学科

对研究者而言

 

真问题

假问题

对社会而言

真问题

互通的问题

异己的问题

假问题

私人的问题

炮制的问题

第二,他主张研究的态度既要目中有人又要目中无人,了解他人之后就要大胆假设,超越他人。第三,在研究路径上存在从生到熟、以熟溶生、化熟为生三种类型。第四,学术基础要明确自己的主攻领域,同时也要了解相关学科。他认为,教育研究是“功夫在诗外”, 好的研究成果都不是纯教育的,一定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学科作基垫。具体而言,教育研究者要掌握哲学、心理学和社会学。第五,学术重心方面既要全面辩证以避免偏激,也要集中深刻以避免肤浅。具体做法就是把握魂灵,寻找关键词。第六,在学术资源方面,独立思考与交流碰撞相结合。第七,在学术品位上,在学界认可与大众接受两者之间寻求平衡,实现雅俗共赏。第八,在学术效益上,他认为教育学是实践学科,应该致力于解决问题,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第九,在学术活力上,他主张玩中学,苦学乐学,刻苦不一定有成就,研究需要灵气,需要丰富的想象力。

整个报告会持续了三个多小时,吴教授幽默风趣的语言和富于激情的演讲,为在场研究生们指明了研究路径,同时也促进了青年教师对自己研究的学术自觉。

 


(微信扫描分享)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