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入数据...
巴登尼玛教授受邀到南京师范大学讲学
[多元文化研究中心]  [手机版本]  [扫描分享]  发布时间:2018年9月17日
  查看:1286
  来源:

                                                                      

2018年9月12-13日,应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社会学研究中心、教育科学学院邀请,我中心主任巴登尼玛教授在南京师范大学作了两场精彩的学术报告。系列报告开始前,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社会学研究中心主任程天君教授致欢迎词并介绍了巴登教授的主要研究领域,南京师范大学吴康宁教授、齐学红教授、杨跃教授、王海英教授,南京大学贺晓星教授等南师大校内外师生参与了交流。

 第一场报告于9月12日15:00在南师大教育科学学院田南楼602室举行,由程天君教授主持,全场座无虚席。报告主题为《教育本质的分析思路》,巴登教授从理论与实践的关系谈起,认为理论具有指导实践和指向未来的功能,研究对象明确到什么程度,科学理论就发展到什么程度。他运用词源法、历史回顾法解读教育的定义,讨论了教育本质理解的思路,指出在给教育下定义时必须达到三点:一是界定位置,二是揭示独特性,三是认定价值。教育理论的研究者应具备思想观念、应用理论、实践开发三方面的基本素养。最后,巴登教授结合自身研究成果,提出教育是人类生命智慧的提升过程,教育学是研究人类寿命和生存质量之学、是一门综合运用多学科文明成果的学科。报告后,巴登教授就“教育本质研究的逻辑起点”、“教育学学科的独特性”、“教育理论如何指导实践”等问题与现场师生展开深入交流。程天君教授讲述了自己的感想和收获,认为巴登教授满腹经纶、学贯中西,讲座言简意赅却发人深省,可称得上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巴登教授提到“不管做学问还是做其他事,首先要做成一个人”,他对“教育的本质”、“人类、文明与幸福”的阐述体现了一个学者的智慧与情怀,使大家受益匪浅。

  第二场报告《人类文明与教育》于13日8:30分在田南楼404室以沙龙形式举行,由博士生陆韵主持,教师教育学院杨跃教授点评。巴登教授从文化的涵义说起,认为文化是人类行为的结果,作为一个复合体有其自身的特点、功能和时空位置。他以“人人平等”、“自由权利”、“专制等级”为关键词分别介绍了欧洲、北美、东南亚地区的文化类型,将文化的基本结构描述为一个同心圆,以信仰为内核向外延展至价值、行为和组织机构,并指出文化是人类适应自然的结果,在价值冲突的过程中不断发展。随后,他对文明、社会、宗教、经济、政治等的涵义进行解读,分析了教育、社会与文化之间的关系。巴登教授最后总结道,教育是尊严获取之道、通向义务与责任之途;政治、经济、法律都应服务于人的尊严和教育的生命之道。杨跃教授对报告进行了简要点评,并就“如何理解人类文明与多元文化”、“多元文化场域中如何提升学习”、“如何解决多元文化教育的脆弱性”等问题与巴登教授展开讨论。吴康宁教授就“文明与文化的关系”、“文化有无优劣之分”等方面与巴登教授进行了互动,指出信仰到最后易于成为不讲理的东西,不好的信仰比没有信仰更可怕。贺晓星教授提出“教育是否关注野蛮文化”的问题,引发了现场热烈讨论。巴登教授为教育问题的理解提供了全新视角,他对人类教育问题的“洞见”精神、丰富的人生阅历和谦逊的为学态度给在场师生留下深刻印象。


1.jpg





      (转自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社会学沙龙公众号)



(微信扫描分享)
编辑: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