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入数据...
多元文化讲会第十七讲:“农村教育何以促进县域经济和新型城镇化发展”
[多元文化研究中心]  [手机版本]  [扫描分享]  发布时间:2015年12月30日
  查看:1017
  来源:多元文化研究中心

2015年12月29日下午15:30,在中心会议室307室举行多元文化讲会第十七讲。本次讲会邀请到了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东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部部长邬志辉教授。他的报告主题为“农村教育何以促进县域经济和新型城镇化发展”。讲会由由多元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郑富兴教授主持。

邬志辉教授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了农村教育促进县域经济和新型城镇化发展的路径。

第一,农村教育与农村人口转移与提质。邬教授认为从表面上看,城镇化是解决城市问题,但实质上是解决三农问题,没有良好的教育做基础,没有农民的职业化,农业的现代化是不可想象的。其中邬教授引用了刘易斯的二元经济结构的观点进一步加以阐释,并且讲到了我国农村劳动力的三个走向:一是走出农村,到城市第二、三产业及其他部门就业;二是到新兴小城镇从事非农产业;三是留在已被改造了的具体现代化性质的农业生产领域就业。

第二,农村教育与农村产业转型与升级。邬教授提出了农村人口流动的三点假设:1、进城务工人员是理性的;2、农民工进城决策的信息是不对称的;3、农民工拥有通用性而非专用性人力资本。这三点假设是农民工进城决策的基本机制。而农村教育是推进农民职业化的知识和智力基础,是促进农村产业转型与升级的动力,通过农村产业的发展,促进农村人口的合理流动。

第三,农村教育与城乡社会发展的质量。邬教授讲到了人的城镇化核心是人的现代文明生活和生活方式的形成,要突破“中等收入陷阱”,推进社会公平,走新型城镇化发展即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道路。

 

C:\Users\Administrator\Desktop\wu.png

 

讲会结束后学生向邬教授提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有学生就地方知识传承的变化、政府对地方知识传承的作用、知识分子的寻根情节等方面进行提问。邬教授谈到,知识结构与社会价值是相关的,在任何历史时代上,把地方知识串起来放入人类文明的长河中看有很大价值。另外,政府可以增加经费投入、制度保障等,让地方知识的传承有愿意做的人、有能力的人去做好。另有先生问到学前教育的公益性是否在消失的问题,邬教授答到,教育都是具有公益性的,无论公办还是民办,而前些年在乡村民办幼儿园中,有一些“作坊式的幼儿园”,只是看管孩子,甚至出现一些恶性事件,连幼儿园最基本的功能都没有发挥,这样的幼儿园违背了教育的规律,从这一角度来看,也使那一时期的学前教育丧失了公益性。

郑富兴教授对讲会进行了总结,指出邬志辉教授的讲座视野开阔,学识渊博,有学术激情,对农村教育的研究独到深刻,我们的青年教师和研究生同学应学习邬志辉教授的治学态度与治学方法,在做研究时一定要了解现实、了解政策、多阅读、多思考打下扎实的理论基础,只有将这三者结合,才能做出较好的教育研究成果。

 

 

 

 


(微信扫描分享)
编辑:顾尔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