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入数据...
中心人员参加凉山精准扶贫与乡村振兴学术研讨会
[多元文化研究中心]  [手机版本]  [扫描分享]  发布时间:2018年6月26日
  查看:1179
  来源:

凉山彝族自治州是中国最大彝族的聚居区,贫困程度深,脱贫任务重,社会关注度高。2018年2月11日,习近平主席到凉山,入户走访彝族村民,了解当地贫困现状。6月21日至22日,世界卫生组织结核病/艾滋病防治亲善大使彭丽媛来到凉山,了解艾滋病防治和关爱教育工作情况,并出席防艾宣传倡导活动。6月20日,四川省委、省政府在州府西昌召开四川省综合帮扶凉山州打赢脱贫攻坚战动员大会。会前印发《关于精准施策综合帮扶凉山州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意见》和《凉山州脱贫攻坚综合帮扶工作队选派管理实施方案》。前者从产业就业、教育事业、医疗卫生、禁毒防艾、安全住房建设、基础设施建设、财税金融、国土资源、综合帮扶、社会帮扶、解决自发搬迁扶贫盲区问题、精神扶贫等12个方面采取34条政策措施精准支持凉山脱贫攻坚;后者要求选派5700多名干部组成综合帮扶工作队分赴凉山州11个深度贫困县开展为期三年的脱贫攻坚和综合帮扶工作。政策支持力度之大、综合帮扶力量之强、覆盖范围和涉及领域之广前所未有,充分彰显了四川省委、省政府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坚决打赢凉山州精准脱贫攻坚战、坚决啃下凉山彝区脱贫这块“硬骨头”的坚强决心和鲜明态度。

在此背景下,为借鉴国内外扶贫经验,多角度探讨民族文化与少数民族反贫困的关系,精准扶贫与乡村振兴的关系,调查研究凉山精准扶贫工作中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分享前沿理论和典型案例,强化高校的社会服务功能。2018年6月23日至24日,由西昌学院、中央民族大学中国少数民族研究中心主办,彝族文化研究中心、西昌学院彝语言文化学院、四川民族山地经济发展研究中心、马铃薯主粮化战略研究中心、西昌学院民族团结与发展研究中心承办的凉山精准扶贫与乡村振兴学术研讨会在西昌学院南校区举行。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香港中文大学、四川大学、四川师范大学、四川省社科院、云南大学、云南省社科院、南京农业大学、华侨大学、温州大学、山西师范大学、贵州省民族研究院、云南省民族研究院、保山学院、四川外国语大学、四川旅游学院、乐山师范学院等高校和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共同探讨凉山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及乡村振兴等相关问题。

凉山精准扶贫合影.jpg

  中心人员阿呷热哈莫和顾尔伙参加了研讨会并作了专题发言。阿呷热哈莫发言的主题是《凉山彝区“三类模式”双语教育改革》,基于对已有二类双语教育模式调查,发现现有的双语教育“两类模式”在高速发展的现代社会中,已经不能满足彝族群众的需要,提出了“三类模式”的双语教育。即为少部分人继续推行“过渡性双语教育”,为大部分人推行“保留性双语教育”,同时为有特殊兴趣的人提供“全面双语教育”。顾尔伙发言的主题是《凉山彝区教育扶贫的思路与策略》。基于对凉山精准扶贫态势的观察,认为到2020年,凉山彝区“看得见”的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完成应该没有问题,但“看不见”的思想观念,生活方式的改变非常艰难,真正成为精准扶贫中最难啃的硬骨头。因为这涉及到人们思想观念转变问题,涉及到人们的价值观教育问题。教育是最精准的扶贫。然而当前凉山彝区教育扶贫中所谓的“先治愚后治贫”“脱贫致富” 的思路有一定局限性。这种思路把教育定位在工具层面, 只作为“脱贫致富” 的工具, 忽视了真正的“以人为本”。教育扶贫是一个“悖论”。一方面教育本身需要扶贫,另一方面教育具有扶贫的功能。教育不只是扶贫的手段,也是扶贫的目的。所以,在凉山彝区教育扶贫实践中,调整思路,以教育为中轴,力促文化、教育、经济三者内生协同发展,共同为凉山彝区整体、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微信扫描分享)
编辑: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