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文化研究中心
2022年度第二季度工作简报
2022年6月30日
v 本期导读
Ø 郑新蓉教授受邀作题为“百年乡村教育公共性回顾”的学术报告
Ø “民族地区乡村教育振兴”学术研讨会举办
Ø 四川多元文化研究中心2022年度项目立项
郑新蓉教授受邀作题为
“百年乡村教育公共性回顾”的学术报告
2022年4月7日,郑新蓉教授受邀作题为“百年乡村教育公共性回顾”的学术报告。教育科学学院50名师生出席现场讲座,来自北京师范大学、四川师范大学等100余名学界同行参与腾讯会议线上直播。
郑新蓉教授梳理了百年前我国农村公共教育的起源,回顾了新中国七十年来从建国初期到集体化时代再到改革开放四十年的农村教育,带领我们循着历史的脚步,拓宽了我们对乡村教育及其公共性理解的深度与广度。郑新蓉指出农村教育中公共性的遮蔽及其后果,农村公共教育还能否承载民族国家的认同的功能?还能否促进集体生活与共同体的建构?还能不能帮助农村孩子社会流动?因此重建公共教育的价值体系尤为重要,公共教育要对国家、社会和人性做假设、期许和判断,并形成“共识”,将其传递给社会新生代。正如郑教授所言:“每一个学人首先要对美好的社会和美好的人性有向往,有了向往才能想象与建构”。
在讲座尾声的提问交流环节,郑教授与中心成员、研究生进行了讨论和互动。最后,李松林院长对郑教授表示衷心的感谢与欣赏。如李院长所言,郑教授展现出淡泊、率真的独立知识分子形象,郑教授身上的批判精神和进取精神值得我们所有人学习。
“民族地区乡村教育振兴”学术研讨会举办
2022年6月18日,“民族地区乡村教育振兴”学术研讨会在四川师范大学明德楼三楼举行。多元文化研究中心、民族地区乡村教育振兴研究中心、教育科学学院教师和研究生参加了研讨会。研讨会围绕民族地区乡村教育振兴相关重点议题展开深入研讨。
多元文化中心主任巴登尼玛教授、中国农村教育发展研究院李涛教授、西南民族大学民族语言文学研究院院长罗庆春教授、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学院巴战龙教授进行了主旨发言。巴登尼玛教授就民族教育为何研究、研究什么、如何研究等本源性性问题,从文化与社会的角度提供了研究范式和基本框架。李涛教授汇报了乡村振兴与乡村小规模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实证研究,重新发现村小规模学校教师的生活画像、职业境遇、从教心态等。罗庆春教授提出中国当代民族教育“四化”实践:多语化、现代化、国际化、本土化。巴战龙教授的报告题目是“迈向深度的反思性知识生产:持续观察法的应用与案例”,他讲解了持续观察法的案例、应用过程以及挑战,认为参与观察仍是核心方法、过程研究是前沿、田野时间是关键。下午,来自四川师范大学、西南民族大学和北京师范大学的7位年轻学者就自己与民族教育、乡村教育相关研究课题与大家进行分享和探讨。
雷云教授致会议闭幕辞。他表达了对与会成员能在百忙之中参会的感谢,强调民族地区乡村教育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希望中心同仁潜心学问、研精苦思,做出更多更好的研究。
四川多元文化研究中心2022年度项目立项
按照《四川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管理办法(试行)》以及年度课题发布的相关规定,四川多元文化研究中心于2022年2月发布了项目申请通知,启动了中心项目申报及评审工作。2022年,四川多元文化研究中心课题申报状况良好。2022年6月,中心对申报书进行认真资格审查和质量初审,并以通讯评审的方式对初审后选出的申报书进行正式评审。学术委员会对各申报单位的课题进行了认真评审,之后中心又对申报人前期成果的真实性进行验证,认真核查了本年度拟立项项目的立项资格。在此基础上遴选出了拟立项的课题26项,其中重点项目4项,一般项目13项,自筹经费项目9项。
【编辑:管理员】
(微信扫描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