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入数据...
民族地区乡村教育振兴学术研讨会暨 “民族地区乡村教育振兴研究中心”揭牌仪式
[多元文化研究中心]  [手机版本]  [扫描分享]  发布时间:2022年6月24日
  查看:780
  来源:

民族地区乡村教育振兴学术研讨会暨 “民族地区乡村教育振兴研究中心”揭牌仪式

 

 2022618日,由民族地区乡村教育振兴研究中心和四川多元文化研究中心共同主办的,民族地区乡村教育振兴学术研讨会暨四川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民族地区乡村教育振兴研究中心”揭牌仪式在四川师范大学明德楼三楼举行。研讨会中民族教育研究领域、乡村教育研究领域的4位专家进行主旨发言,7位研究者就自己的研究课题进行报告,每位专家及研究者发言完毕后设有评议及提问环节,现场50位教育科学学院的老师、同学和腾讯会议线上80位同学积极参与其中。此次不仅是大家对民族地区乡村教育振兴的深入探讨,而且标志着四川师范大学“民族地区乡村教育振兴研究中心”的启动,将为持续推进民族地区乡村教育振兴铺路。

 

1.png

1参会人员合影

 

研讨会由四川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院长李松林教授致辞,现场出席揭牌仪式有民族地区乡村教育振兴研究中心巴登尼玛教授、西南民族大学民族语言文学研究院院长罗庆春教授、民族地区乡村教育振兴研究中心主任阿呷热哈莫副教授,教育科学学院的老师、同学一同见证这一时刻。

2.png

2 四川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李松林院长致辞

 

3.png

3中心揭牌仪式

 

上午进行主旨发言的专家有民族地区乡村教育振兴研究中心巴登尼玛教授、中国农村教育发展研究院李涛教授、西南民族大学民族语言文学研究院院长罗庆春教授、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学院巴战龙教授。巴登尼玛教授第一位发言,他带领我们对研究的几个问题进行思考,关于民族教育为何研究、研究什么、如何研究,探讨什么是教育,并从文化与社会的角度提供研究范式,最后他指出民族地区乡村教育要把人作为教育的目的。李涛教授汇报了乡村振兴与乡村小规模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实证研究,重新发现村小规模学校教师的生活画像、职业境遇、从教心态等,有一定的创新指出,让我们重新发现更为真实的乡村小规模学校教师。罗庆春教授提出中国当代民族教育“四化”实践:多语化、现代化、国际化、本土化。罗教授慷慨激昂地说到,学生基础差不等于智商低,给理念、给资源、给机会、给平台,他所提出的“未来彝族研究工程”、“百名博士培养工程”、“国际化教育工程”、“雏鹰书院行动”、“拔苗助长”与“点石成金”工程等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正在践行当中,无疑为少数民族孩子争取了更多教育机会。巴战龙教授汇报的题目是“迈向深度的反思性知识生产:持续观察法的应用与案例”,他首先衷心地提醒民族地区乡村教育振兴研究中心:第一,要做出更多更好的研究,要以长时间的田野调查为主;第二,不要只想着做教育研究,而要做经典型社会科学研究。其次,他指出对于人类学是一门关心人的学问,不能忽略有情感、意图和作为的个体。最后,他向我们讲解了持续观察法的案例、应用过程以及挑战,他认为参与观察仍是核心方法、过程研究是前沿、田野时间是关键。巴战龙教授带给我们的是对于方法、对于研究的更多思考。在每一次专家发言完毕后,民族地区乡村教育振兴研究中心的成员,包括达万吉老师、顾尔伙老师、刘秀峰老师、布穷老师对专家的发言进行评议,他们发表自己对专家学者观点的看法,同时帮助我们再次回顾那些精彩纷呈的思想。与会的同学积极提问,各位专家进行了耐心且耐人寻味的回答。上午的研讨会到此告一段落,但是专家们带给每一位教育学人的思想是深刻的,必将对民族教育与民族教育研究产生影响。

 

4.png

4民族地区乡村教育振兴研究巴登尼玛教授进行报告

5.png

5 民族地区乡村教育振兴研究中心达万吉老师进行评议

 

下午主要由来自四川师范大学、西南民族大学和北京师范大学的7位年轻学者就自己与民族教育、乡村教育相关研究课题与大家进行分享和探讨。四川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民族地区乡村教育振兴研究中心”刘秀峰老师的报告主题为应理性看待乡村振兴背景下的乡村学校撤并,他提出了乡村振兴与乡村学校撤并并不矛盾,提出了必要的撤校与上移,提出了不要扩大乡村教育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等看法。西南民族大学教育与心理学院马巍莹老师的报告主题为族群特征变化与族群连续性感知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影响机制研究,她探究族群特征的变化与族群连续性感知的关系、族群连续性感知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关系,进而试图探究以上三者之间的关系,马老师从小的切面对宏大、抽象的事物进行研究,虽然难度不小,但参与研讨会的老师对其遇到的困难进行支招。四川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民族地区乡村教育振兴研究中心”顾尔伙老师的报告主题为凉山彝区教育振兴乡村与乡村振兴教育,他为我们带来了丰富的内容,他提出: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乡村要振兴,教育要先行;乡村教育具有乡村性、教育性、文化性、公共性。顾老师让我们对家族体系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曲《诺苏阿依》唱出了凉山彝族教育的困境。山东师范大学的王国明老师的报告主题为农村教师针对性培养的理念与策略,他针对普世论的农村教师培养不足导致的偏见-怯懦-躲避-无行为问题,提出了回应性路向的农村教师培养,其内涵是在职前教育中培养教师农村回应的专业素养,他还提出立足农村教育问题情境优化教师教育课程结构,王老师为农村教师培养路径贡献了智慧与力量。四川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民族地区乡村教育振兴研究中心”的达万吉老师的报告主题为建国初期青海牧区帐篷学校时空的重新认识,通过口述史的方法,她仿佛带我们穿越时空,领略建国初期青海牧区帐篷学校的“生物时间”的“日常空间”,看似教育质量不高的背后,却是关于民族教育的传统性与现代性的再思考,到底什么才是民族教育应该遵循的规律?什么样的地方才是民族学生受教育的地方?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的程猛老师的报告主题为在日常关系与专业关系之间:县域乡村名师工作室文化构建的个案研究,通过对乡村名师工作室在县域落地生根的文化处境与现实困境分析,他提出乡村名师工作室文化建构的多种可能在于超脱日常关系的专业成长空间,注重平等、反思、赋权。最后,四川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民族地区乡村教育振兴研究中心”的阿呷老师带来了民族地区乡村教育治理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建构—凉山乡村学校的实证分析,教育治理现代化是破解民族地区教育发展、激发家庭教育内生动力的关键,但目前缺乏评价指标体系,通过编制三级指标体系及定量分析的方法得出乡村教育治理水平高于县域教育治理水平的预处理结果,后续将进行进一步研究。四川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民族地区乡村教育振兴研究中心”的严孟帅老师和周红安老师对研究报告进行评议,与会的同学积极提问,促使研讨会顺利开展。相信各位从事民族教育和乡村教育相关研究的老师必将取得更为卓越的成果。

 

6.png

6民族地区乡村教育振兴研究中心顾尔伙老师进行报告

7.png

7提问互动环节

 

最后,四川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副院长雷云教授致会议闭幕辞,正如雷院长所言,各位专家、老师为我们带来了一场关于民族地区乡村教育振兴的思想盛宴,感谢此次参与到研讨会的专家、老师及同学。同时希望学术界能继续关注、支持民族地区乡村教育振兴研究中心的发展,中心同仁潜心学问、研精苦思,做出更多更好的研究。民族教育研究是我院研究特色,中心秉持并彰显学院这一特色,在众多前辈、年轻学者、研究生的注目下,今天我们共同见证了中心的成立,明天我们一起期待中心更好的发展!

 

8.png

8四川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雷云副院长致辞


【编辑:管理员】


(微信扫描分享)